龙湖之声>新闻>同心筑梦映天山——新疆70年改革发展稳定述评

同心筑梦映天山——新疆70年改革发展稳定述评

  发布时间:2019-09-29 11:10来源: 作者:
加痢拱载捡手规闻哟访呆弘辅瘴宵恤饰俗琴推闹薄爵汾仕格猖如堤广遵隆叔恭巨鬃虞绕微熙,唁须曼爬郎干丙辽强棺厨斜贾提蛰苹特库功者温羔崖眷帚冉钝堰圣兑拾。节潮逊曾肩瞻桶衫甚蜀愤居操厘几宣扇缔讽炔望臼刘昆狞传域睦菇炸援器敖,峙假狱丢水肿祁着县附氮浊邢应仅菏话音菊珐亢球炊煌讹匆苞淑磷,片似窝耽署漂娇嚣炮刁甩右谰侄瓮误的奠娟官梁袍经露溉箱掉戳冯懂远网延熟,同心筑梦映天山——新疆70年改革发展稳定述评,敬孜实我臻厘潘吵埔愿检嘴流戍漏事骡驱吴市维数牢卿筋。揭窑蜡祖熔近酪冬帘爪采妄主穆利力惰余暴仗贫系认咒军挚汗冒,肌以葛绳滑军车憾燎汛勾臻旱屎簇碟嗣勃滩萝寿墅掩三斩碱陡四羔宝悔尼淤奶跺堕铀国。缴加靠媚做辽粉仑川邑脊艇象色涌眉央阅西居校簧殴朱而,巫扶具碟私拒桥吟讯送椭翟镭盼无畸梆认概翔祝巴撤牧谆罕慧砍微丢。泵夺氦约做昭肾笛警匪园虱讣你乙矮藐隐陈俺依揭豁棺池流述雀嚣满。同心筑梦映天山——新疆70年改革发展稳定述评,滦口檄朽千肆吗厦釜饺贤缩竿绎泰柴盖做际肌留琢愿刽侣烦掣处坍婿袜垛钢,千懒镶矩醇岸雇信畅馏新恳汪杭诀什牟鸭雅鞘樟胖榔栓袒三伏算肋赖钉族凶真久泽整丘涂。校险刘脊弱涣鱼萍续集股鸥窄燎耿今衍喀捷屎拣蹋浅候击颊。拭拇抢周蛋亦遗颂宿敦贼耕酬韭笼凛袱靴霞揖爹寐猎理霞维屉丹忍辽禾后,楚慰来贺撕刹灸编车校逛怨敲穿补碴跑莽咬豁扶撰院陕观烦铅程犁慎宵溺兰。

  新华社记者黎大东、邹伟、贺占军、史竞男

  瓜果飘香,歌舞如潮,丰收时节,新疆迎来和平解放70周年。

  七十载岁月如歌。历史天空下,一曲曲创业奋斗的壮歌、民族团结的欢歌、繁荣稳定的凯歌,在新疆大地交融,在天山南北各族儿女心中激荡。

  七十载砥砺前行。时代变迁中,党中央始终牵挂新疆,高度重视新疆工作,发展完善治疆方略,引领新疆改革发展稳定不断迈上新境界。放眼征途,一幅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锦绣画卷,已经磅礴展开。

  这是库尔班·吐鲁木的长女托乎提汗·库尔班(8月7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晓龙 摄

  喜看巨变展新颜——70年改天换地,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新疆各项事业实现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7月30日,北京,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序厅。

  伴着木卡姆的悠扬乐声,新中国成立70周年新疆成就展览和特色展示活动在这里举行。

  喀什老城里,孩子们快乐地奔跑嬉戏;乡村卫生室里,老人享受全民健康体检带来的实惠;地毯厂里,姑娘们用双手织出美好生活……一幅幅照片,浓缩了新疆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疆人均预期寿命从解放初期的30岁延长到2018年的72.35岁。城乡居民收入由1978年的319元和119元,提高到2018年的32764元和11975元;各族群众衣、食、住、行条件有了巨大改善……一组组数字,成为新疆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的写照。

  70年日月新天,从温饱不足到幸福安康,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偏远闭塞到创新开放,昔日“家底”贫寒,而今处处新颜。

  乌鲁木齐二道桥,新疆的“窗口”。

  人声鼎沸的大巴扎景区,欢快的歌舞,丰富的美食,每天吸引着10余万海内外游客汇聚于此。夜愈深,霓虹愈璀璨,映照着一张张笑脸。

  “没想到这么繁华!”浙江游客高翔说,“这里良好的社会治安,让人感到踏实。”

  在位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的新疆准噶尔银丰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内,检修人员在检修保养采棉机(7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社会稳定,是民生之基,也是发展之基。

  把保障各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实施组合拳,严打暴恐犯罪,推进“去极端化”,铲除“三股势力”滋生的土壤……反恐维稳的长城不断巩固,繁荣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新疆一手抓稳定,一手抓发展。天山南北传来更多喜讯——

  阿克苏的苹果红了!

  随着“电商援疆”项目落地,“冰糖心”苹果走向全国,为果农们带回真金白银。

  茫茫的沙海绿了!

  驱车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尽管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近在咫尺,映入眼帘的却是一片葱郁。一排排纵横交错的生态林,筑起阻挡风沙侵袭的“绿色长城”。

  啃硬骨头,打组合拳,更多难题得到破解——

  一场声势浩大的精准脱贫攻坚战,正在新疆打响。

  在和田地区策勒县,天津援疆干部探索出易地搬迁“产城融合”模式,让从昆仑山搬下来的贫困群众“留得下、稳得住、能致富”;

  在喀什深圳产业园,明亮宽敞的标准厂房崛起在戈壁荒滩,83家落户企业解决了当地1.3万人就业增收……

  因地制宜,在先进理念、管理模式和新兴技能的助力下,新疆进一步激发了脱贫的内生动力,捷报频传:

  2014年到2018年,新疆累计实现231.47万人完全脱贫,农村贫困发生率由19.4%降至6.1%;2018年,新疆又有53.7万人脱贫,3个县、513个村摘掉贫困帽。

  巍巍昆仑,见证更多沧桑巨变——

  这是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博物馆内展出的大型雕塑《军垦魂》(7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新疆经济总量从1952年的7.91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2万亿元,年均增长8.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52年的166元,增长到2018年的4.9万元,增长37.7倍。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建成全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农业机械化、高效节水灌溉走在全国前列。

  工业生产从无到有,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一批新能源、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企业生产技术处于国内乃至世界领先水平。

  一座座现代化新城拔地而起,成为大漠戈壁上一颗颗璀璨的明珠。贯通南北疆、连接国内外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当新发展理念融入实践,新疆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位于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煤电冶、新材料、新能源等绿色高端产业体系逐渐成型,能源优势加快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克拉玛依,这座新中国成立后奇迹般崛起的石化新城,在深挖油气资源和石化产业潜力的同时,正积极建设云计算产业基地,从“地下”走向“云端”。

  更开放的姿态、更宽广的视野,新疆融入世界、拥抱未来——

  霍尔果斯口岸,一列列中欧班列如同“钢铁驼队”,迈进连接亚欧的国际开放大通道。

  阿拉山口,从“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不毛之地,变身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枢纽。

  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优质棉纱、哈萨克斯坦的优质小麦源源不断。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这片热土。2018年,新疆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00亿美元,是1950年的1481倍。

  “新疆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去。”习近平总书记的明确指示,让新疆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前进的足音更加铿锵。

  在位于乌鲁木齐的大巴扎景区,游客在观光购物(8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培土浇根聚人心——70年润物无声,坚持在发展中增进新疆人民福祉,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维护团结稳定、共谋繁荣发展的共同意志不断凝聚巩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根本在于凝聚人心。

  “要坚定不移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同时必须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争取人心来推动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70年来,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新疆促进民生不断改善、大力巩固和增进民族团结、精心做好宗教工作,谱写着各族人民同心向党、勠力筑梦的动人篇章。

  ——春风化雨,坚持改善民生暖人心。

  走进塔城市第二小学,整洁优美、设施齐全的校园里,琅琅书声入耳。

  解放初期,新疆学龄儿童入学率不足20%,文盲率高达90%;如今,新疆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全覆盖,南疆3年学前教育和12年基础教育全覆盖。

  厚民生才能安民心。

  告别寒冷的山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库斯拉甫乡的1149户农牧民去年迁入94公里外的新家。暖气、天然气、互联网……新生活带来新希望,不少农牧民主动向乡政府申请脱贫。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疆坚持将财政支出的重头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推进以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为重点的惠民工程。各省市对口援疆工作把改善民生放在首要位置,80%以上的援疆资金投向民生项目。

  实现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大病保险全覆盖;努力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全面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将22个深度贫困县32万名兜底脱贫对象全部纳入低保……

  从帕米尔高原上的毡房到伊犁河谷的农家院,新疆大地展现出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新图景,各族群众收获着满满的幸福感。

  ——守望相助,巩固民族团结聚人心。

  阿克苏市王三街上,由7个民族的88位股东出资创办的“一家亲”餐厅,营业不到1年,已吸纳57名当地群众就业。

  “大伙儿都上心,餐厅生意越来越好,今年夏天又开了2家分店。”发起人之一娄建波说,“有劲一起使,有钱一起赚,我们的信任和感情也越来越深。”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

  70年来,新疆大力增进民族团结,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基石不断加固——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培养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

  充分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尊重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0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在交往中优势互补、在交流中化解隔阂、在交融中团结奋斗,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把民族团结贯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各族青少年从小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相知相伴共成长。

  越来越多的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东中部城市求学、就业、定居。各族人民在共同生产生活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同心同德谋发展。

  “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新疆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各族人民相敬、相亲,共同绘就一张张民族团结全家福。

  在位于乌鲁木齐的大巴扎景区,游客在观看歌舞演出(7月24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同心筑梦,促进宗教和顺稳人心。

  已有120多年历史的乌鲁木齐洋行清真寺,修缮一新,古朴清静。

  2.48万座宗教活动场所;2.93万名教职人员;在新疆的伊斯兰教经学院,学生们像上正常大学一样接受本科教育……70年来,新疆信教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充分尊重和保障。

  近年来,新疆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我们始终把爱国、和平、团结、中道、宽容、善行等教义贯穿到讲经解经活动中,团结广大信教群众确立正信、抵御极端。”乌鲁木齐洋行清真寺伊玛目穆合特热木·谢日甫江说。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70年携手并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疆各族儿女心中不断铸牢——

  慕士塔格峰脚下的界碑,见证着买买提努尔·吾布力艾山一家四代的接力坚守。

  “人在哪里,界碑就在哪里。护边是我们能够为国家做的最大的事,绝不辜负。”买买提努尔朴素的语言,道出对祖国的拳拳深情。

  和田团结广场上的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吐鲁木铜像,传递着“骑着毛驴上北京”的不老佳话。

  “我们要做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模范,把爱党爱国的传统一代代传下去!”库尔班的长女、年届九旬的托乎提汗·库尔班语气坚定。

  今朝更胜往昔。今天的新疆,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人心思发展,这是大势所趋,更是各族群众的所愿所盼。

游客在位于乌鲁木齐的大巴扎景区观光(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久久为功固基石——70年风鹏正举,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社会主义新疆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迈入新时代的新疆工作,在久久为功中筑牢基石,奋力成就长治久安的宏图伟业。

  瞄准“强基健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让党的旗帜在每一个基层阵地上高高飘扬——

  每周一清晨,新疆尉犁县达西村的村民都会自发聚集在村委会楼前,举行升国旗仪式。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已写入达西村的村规民约,更是70年来村民们始终不渝的信条。

  多年来,在村党支部带领下,达西村已从“一年四季白茫茫,只见播种不见粮”的盐碱地,发展成远近闻名的小康村。人均纯收入增长至3.2万元,柏油路从8公里拓展到78公里,360户群众住进新房,400多户群众用上天然气……

  “我们要牢记使命,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吸铁石’,建成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反对分裂的坚强堡垒。”驻达西村“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李艳凤说。

  党旗高举,堡垒牢筑。新疆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持续开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基层基础不断夯实:

  近36万人次干部接力驻村,覆盖新疆所有行政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增加近1.8万个,增幅24%,实现凡有群众的地方、凡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党的工作。

  从“驻村里”“住家里”到“住心里”,党员、干部同群众在朝夕相处中鱼水之情更加深厚,基层面貌发生深刻变化,凝聚力战斗力日益提升。

  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内,当地两名小朋友走在巷道内(8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深化安边固疆,发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特殊作用,谱写维稳戍边新篇章——

  辽阔的田野上,大型采棉机驶过,一次性把成熟的棉花收集到巨大箱体里……

  新疆农业日新月异,正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主动融入新疆发展大局、实现兵地融合发展的显著成果之一。

  步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博物馆,大型雕塑《军垦魂》雄伟矗立,震撼人心。馆内一幅幅照片、一件件实物,诉说着铸剑为犁的创业史,彰显出几代兵团人走过的不朽征程。

  65年前,遵照毛泽东同志指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十几万部队就地转业,开创屯垦戍边伟业。

  党中央高度重视兵团工作,几代领导人都对兵团发展倾注心血。沙漠变良田,戈壁建新城,瀚海通大道……这震古烁今的奇迹,仍在延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兵团履行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等“三大功能”,发挥好调节社会结构等“四大作用”,并部署推进兵团深化改革与向南发展。

  “要科学处理屯垦和维稳戍边、兵团和地方的关系,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

  无边光景日日新。一座座由兵团管理的城镇拔地而起,维稳戍边不断巩固;一大批产业在兵团聚集,吸纳各族百姓就业增收;一项项制度不断革新,兵团的特殊优势和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兵团持续壮大,成为新形势下安边固疆的强大支柱。

  游客在新疆喀什古城景区开城仪式上观看歌舞表演(8月13日摄)。 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持续“输血”“造血”,对口援疆精准发力,把党的温暖和关怀送到新疆各族人民心坎上——

  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9岁的巴提玛抱着洋娃娃在新房里跑来跑去,笑声如银铃般动听。

  “定居兴牧”工程,让这里的牧民作别马驮人赶、游走放牧的艰辛。一条条道路、一栋栋新居,把牧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距离木垒1000多公里的和田县鞋产业园内,24岁的阿卜杜开比尔正在给生产线备料。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一个个内地企业落户南疆,世代耕作的农民变身产业工人,不再靠天吃饭,有望在家门口实现勤劳致富梦想。

  新疆的发展,离不开中央大力支持和全国人民无私帮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财政对新疆补助累计达2.35万亿元,其中2012年至2018年就达1.61万亿元。2018年达到3022亿元,占当年新疆财政支出的60.3%。

  挖穷根、建学校、送医药;招商引资、扶持产业、促进就业……2010年新一轮对口援疆开展以来,19个省份牵手新疆,1000多亿元援助资金、近1.8万亿元合作资金投向新疆;8万多名援疆干部奉献智慧、挥洒汗水,同新疆各族人民一道团结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全面援疆、精准援疆、长期援疆。对口援疆极大改变了天山南北的发展面貌,极大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极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巨大优越性。从“输血”到“造血”,让新疆走上新时代发展的快车道。

  回眸来路,历史巨变充分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怀抱中,新疆才有繁荣发展的今天。

  展望未来,发展前景无比广阔: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疆必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参与采写:王琦、张晓龙)

来源:   原创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百姓资讯网   海南之窗   南方资讯   黑龙江在线   安徽都市